來源:網絡資源 2022-11-29 19:00:03
1.韋慧曉——中國首位女副艦長
2.金承志——不會寫歌的段子手不是好指揮
3.顏寧——活潑的“網紅”科學家
1.韋慧曉——中國首位女副艦長
韋慧曉|圖片來源:澎湃新聞
(1)韋慧曉簡介
“像風一般”做遍了各種光輝事跡。
華為高管、援藏教師、環(huán)球小姐、中山大學博士……或許你不會想到,這些都是現任鄭州艦副艦長韋慧曉身上不同的閃耀側面。如同其初中班主任的評價一樣,她
(2)人生路漫漫,志者心悍悍
2012年1月,韋慧曉參與遼寧艦接艦工作。剛開始,她還曾因不熟悉海軍紀律而被通報批評;此外,駕馭艦艇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她難以逾越的專業(yè)門檻。她想成為一名艦長,但有人估算,一名軍官從院校畢業(yè)直到成長為艦長,大約需要15年至20年。
為了加速成長,韋慧曉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在遼寧艦上,她會和十八九歲的女兵搶著擦地板、保養(yǎng)設備,熟悉艦艇上的每一項工作。夜間巡查的艦艇值日員?吹巾f慧曉的艙室凌晨1點還透著燈光,這時她還在加班學習。清晨六點,其他軍人走下舷梯時總會看到韋慧曉已經在碼頭等著出操了。2017年,因表現優(yōu)異,韋慧曉被任命為鄭州艦實習艦長。
【適用主題】
適用主題:為等,如2014年湖北卷《山頂的風景》,2012年福建卷《運動中的賽跑和人生中的賽跑》。
(3)找尋最真的追求和熱愛
“其實到現在為止,我只后悔自己有什么事情想做但是沒有做,但從來沒有后悔過自己做過什么事情。”
有些人在找尋自己終生的事業(yè)或者熱愛的事物時,有可能是迷茫而不堅定的。韋慧曉三十多歲才選擇入伍,有人說太遲了,但她不這么覺得:
【適用主題】明確自我追求、認識自我、個性
等,如2014年安徽卷《劇本修改誰說了算》,2010年浙江卷作文題目《角色轉換之間》。
2.金承志——不會寫歌的段子手不是好指揮
金承志
(1)金承志簡介
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創(chuàng)建者之一。
金承志,中國內地指揮家、作曲家,在2016年,金承志所帶領的彩虹合唱團因一首“神曲”《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》一夜爆紅。2017年,金承志被澎湃新聞評為,同年,由金承志作詞、作曲、指揮,由彩虹合唱團演唱的歌曲《感覺身體被掏空》獲得了第17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。
“沒人能在我的BGM里戰(zhàn)勝我。”
金承志將網絡段子一般的歌詞融進了高雅大氣的合唱BGM(背景音樂)中。
(2)用熱愛去創(chuàng)造快樂
他從小就埋下夢想:希望能讓合唱變得新鮮有趣,讓合唱團成員真正地喜歡上合唱。
在上小學的時候,金承志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,但是他覺得學校合唱團的訓練枯燥乏味,唱的歌也都老舊而“難聽”。因此,
2010年,金承志與指揮系的幾個同學一起組建了彩虹合唱團。在曲譜上,金承志把“激昂地”、“柔和地”等音樂術語,寫成了“絕贊の優(yōu)越感”、“自信而裝逼的”、“炸觀眾一臉”、“男高要用吃奶的力氣”等等,讓成員更好地理解樂曲的情感。
金承志通過激勵、搞怪等各種方式,增加了成員的幸福感,也增強了合唱團的凝聚力。
為了彩虹合唱團,金承志放棄了去歐洲留學的計劃,甚至還用自己的個人收入貼補合唱團,為全勤者提供獎勵。
【適用主題】適用于心中的熱愛、專注與熱情、全身心投入等相關主題,
如2015年北京卷《深入靈魂的熱愛》,2012年上海卷《曾被舍棄的微光》,2011年重慶卷《情有獨鐘》。
(3)將“俗”變“雅”
“造化隨順,風雅之誠”
彩虹合唱團的團訓搭配著淡雅的風景畫。曾有人批評金承志玷污了高雅音樂,但金承志卻以《詩經》為例,認為所謂“高雅”的作品,其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,而是“接地氣”地與老百姓的生活結合在一起。
他認為當代音樂,就應該呈現當代的事物和真實的社會生活。
他將生活的趣事、年輕人的“梗”、現代青年的生存境況寫進了“高雅”的合唱中,并通過一種反差混搭的方式呈現出來,拉近了聽眾的距離,也獲得了聽眾的歡迎和認可
【適用主題】適用于勇于創(chuàng)新、敢于嘗試、堅持個性等相關主題,
如2015年天津卷《范兒》,2013年全國卷一《經驗與勇氣》,2011年江蘇卷《拒絕平庸》。
3.顏寧——活潑的“網紅”科學家
顏寧
(1)顏寧簡介
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。
顏寧,1977年出生于山東。她先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系,后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,從事細胞凋亡研究。2005年獲得了由《科學》雜志評選的“青年科學家獎(北美地區(qū))”。2007年博士后畢業(yè),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(yī)學院,
帶領科研團隊在《自然》《科學》《細胞》三大國際期刊上發(fā)表科研論文19篇
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,顏寧層。2016年,顏寧被《自然》評為十位“中國科學之星”之一。2017年,顏寧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。2019年4月30日,
(2)探索,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明白
“好奇”
關于自己走上科研道路的原因,顏寧在電視節(jié)目中說是。自從初中知道了細胞,她便產生好奇:細胞是什么樣子?就像《西游記》里的美猴王,“美猴王能72變,我那個時候在看的時候就在想,他如果小到像一個分子大小,他如果進入我們的細胞,他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世界?”
“就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明白,所以我們很多很多的科學家,一直是試圖張開人類觀測這個分子世界的眼睛。”
中學時期的“好奇”為顏寧的科研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。顏寧如是說。
飯一吃完,她就又回辦公室,把論文寫得差不多了才肯回家過年。
而且不僅僅是好奇,顏寧也付出了心血和努力。據她曾經的學生殷平描述,在清華,顏寧沒有限定工作時間,但是一點不夸張地說,她每天在實驗室的時間起碼有14到16小時。甚至除夕夜她還在辦公室寫論文,直到父母打電話叫她回家吃年夜飯。在攻關階段,顏寧曾經連續(xù)工作48個小時,“別看我在微博上表現得很輕松,但熬夜工作、做不出來東西時的焦慮,這是別人沒辦法真正感知的。”
“做科研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!”
在大作紛紛發(fā)表之后,有記者開玩笑問:“那您會退休嗎?”顏寧的問答則是:“不可能!”她說:
【適用主題】好奇心、探索、科研精神等
,如2015年北京卷《深入靈魂的熱愛》,2015年全國卷二《誰更具風采》。
(3)“科學家本來就不是定型的”
“糾結是要做科普博主還是娛樂博主”
雖然鉆研的是非常“高冷”的生物科學,但顏寧本人卻十分“活潑”,她在微博上說;日常生活中的她這些在顏寧看來就相當于“換換腦子”,是她自我放松的方式。
她從來沒有規(guī)定自己去成為某個形象,因為她就是她自己。
但一轉身她又是一身優(yōu)雅的知識女性裝束,在國際講臺上發(fā)表長篇演講。
“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,科學家本來就不是定型的。
這樣的顏寧,完全打破了以往人們心中不茍言笑、嚴肅莊重的科學家刻板形象。在“2018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”結束后的采訪中,有記者問顏寧“心目中的科學家是什么樣子?”顏寧直接回答:我周圍有很多‘不一樣’的科學家,既有組樂隊瀟瀟灑灑的,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,既有不修邊幅的,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,還有比藝術家還藝術家的科學家……
【適用主題】打破刻板印象、發(fā)現與認識自我、包容等,
如2016年上海卷《評價他人的生活》,2015年上海卷《造就和諧自我》。
(4)不受桎梏,做自己的選擇
“要更自信,很多時候你們自己比想象的要更強大。做選擇時,要盡量遵從內心,一定要自己做決定,并能為自己負責。”
外界的議論、看法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思維判斷和行為選擇,讓人深受桎梏、不得自由。而獲譽頗多的顏寧,受到的外界關注自然也高,質疑、猜忌也隨之而來。有些人認為顏寧無法真正平衡家庭和事業(yè)的關系,也有人質疑她投身科研,犧牲了愛情和婚姻。面對外界的議論,顏寧從未動搖自己的選擇。她在采訪中坦言現實層面、文化層面存在許多阻礙,但這仍無礙于堅持做自己。她鼓勵女孩子們,
至今未婚的顏寧仍然過得自在如風,而且心態(tài)十分年輕。
作為一個獨立女性,“顏老師想放多長時間在工作上就放多長時間,”她曾經的學生郝琦說。而且顏寧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她的決定,“他們很尊重我是否真的開心,”可以說顏寧為當下青年展示了一條全新的人生之路:發(fā)揮自身的價值,而不受外界桎梏。
【適用主題】堅持自我、獨立人生、人生選擇等
,如2015年福建卷《路》,2014年山東卷《開窗看問題》。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