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資源 2024-07-31 17:32:26
駁論文寫作有先破后立的原則,在反駁舊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,態(tài)度鮮明,循序漸進,可用之指導實踐。然身處嚴飛所說的“懸浮社會”,個體被時代洪流裹挾,不免迷失自我,手足無措。故以我之言,不妨先立后破,以立求穩(wěn),破后而進。
何謂“立”與“破”?立是立身行己,破是功堅破難。一言以蔽之,立是建構自我內心的準則,破則是超越外部世界的桎梏。立以求穩(wěn),當一個人有自己內心的準則時,面對世間紛擾,便能巋然不動。破后而進,當一個人打破外部世界的藩籬時,便能一往無前,暢通無阻。
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先立后破便是符合這樣的規(guī)律。立乃破之基礎,無立己則無破外難之心。沒有立下維護國家尊嚴的志向,蘇武怎能數(shù)十年堅守北海?沒有立下解放中國的信念,紅軍怎能突破長征的艱難險阻?而破是立的發(fā)展結果。蘇子屢遭貶謫,正因為內心建構起儒道互補的境界,方實現(xiàn)人生的精神突圍;史鐵生年紀輕輕卻與輪椅相伴,正因為在地壇中領悟命運與人生,突破了身體的殘缺,成為大寫的人。正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先立后破,正是“知所先后,則近道也”的普遍價值。
由是觀之,先立后破是規(guī)則,是一個人內心和外部世界接洽的過程,是完善自我從而超脫環(huán)境的過程。然而身處現(xiàn)代社會,我們在逆境中掙扎,沒有堅定信仰,遺忘初心,迷失方向,“廢”“喪”“躺”等詞頻出。而如果聽不到內心的聲音,那么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是逆風。
故我們要做到先立后破,建內心之城墻抵御俗世的洪流,進而破外界之束縛。古往今來,歷來如此。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抱怨環(huán)境,而是在心中立起自己的城墻,通過積極的態(tài)度去奮斗,突破外界的限制。
先立后破,而后在破中固立。沒有人能憑空立起完善的內心準則,因而,在我們打破外界局限之時,我們的自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塑造,這是一個“固”的過程。正如中國共產(chǎn)黨,在遵義會議后一步步從幼稚走向成熟。只有完成這樣的過程,我們才能真正塑造自我,真正做到立以求穩(wěn),破后而進。
先立后破,破中固立。讓我們在心中修籬種菊,抵御車馬喧囂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