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整理 2024-08-12 11:44:46
讀《三國演義》的人都有一個反應:凡讀到魏軍戰(zhàn)敗,心里必然歡喜;凡讀到蜀軍傷亡,心里自是優(yōu)焚。讀《紅樓夢》的人也會有類似的心態(tài),然而卻不太相同。不是覺得林黛玉尖酸,就是覺得薛寶釵虛偽。
要分析薛寶釵這角色實在是不容易,因為世人早有太多主觀感情投在林黛玉的身上,而薛寶釵偏偏在生活上與林黛玉是唱反調(diào)的,所以會導致大多數(shù)人對薛寶釵反感。
黛玉追求愛情,我們知道。但是薛寶釵追求的是什么?愛情?不是,至少一個封建社會的標準婦女是不會追求愛情的。金錢?更加不會,“豐年好大雪,珍珠如土金如鐵”,而且也不見得有例證。那么是否為功名?更是遙不可及。那么到底,薛寶釵所追求的是什么?
很多人不喜歡林黛玉,認為她“哭哭啼啼的,小家子氣。”但我卻不這么認為。林黛玉,《紅樓夢》一書當之無愧的女主角,性子怎么可能如此單薄?誠然,她一出場就與眼淚相伴——“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泣涕,黛玉也哭個不住。”然而,一位從小便受盡寵愛的千金小姐剛剛喪母,又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(huán)境,步步謹慎,察言觀色,精神緊繃之時,突然出現(xiàn)了一位疼她的祖母,怎能不潸然淚下?況且,在后書中,黛玉慢慢成長,變的包容,堅強。那些說她性子單薄的人,都是只看了個開頭就直接下了定義,他們無暇去看一個少女的成長,我為他們而惋惜。
林黛玉性子高傲,以清高自詡,這也注定了她的結局——棄世,故為世所棄。在第六十三回“壽怡紅群芳開夜宴”中黛玉拈得的簽上寫著芙蓉,而素有清潔孤傲之名的蓮花又有“水中芙蓉”之稱,倒也符合黛玉的氣質(zhì)。但在當時的時代,寶釵和襲人的性格才是最能保護自己的,她們性子內(nèi)斂,不露鋒芒,而似黛玉這般,便為世所妒了。
在《紅樓夢》里,寶黛之情應是全文主線所在,兩人情分由還淚之說而始,于塵世中結束。二人第一次見面,黛玉大吃一驚“好生奇怪,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,何等眼熟到此。”而寶玉更是說出“這個妹妹,我曾見過的。”由此可見,二人情分,由來已久矣。這情日久天長,慢慢加深,第五十七回中,因為紫鵑一句林妹妹要回姑蘇的戲語,便引出了寶玉的狅病。他在夢中喊出了那一句千古奇言——“憑他是誰,除了林妹妹都不許姓林的。”至此二人關系也漸漸明朗。但好景不長,在那個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時代,寶玉并不想著如何規(guī)劃后來的生活,只想著“憑他怎么短也短不了咱們兩個的。”黛玉也只是一個相府的千金小姐,雖有滿腹詩書,卻并不懂得如何持家管理。賈母雖然喜愛黛玉,但為了榮國府的前景,只能選寶釵,這位精通管理持家的商人之女作為孫媳。這也是寶黛最后分離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高鶚的續(xù)書中,黛玉焚稿斷癡情,成為離恨天上的瀟湘妃子;寶玉中鄉(xiāng)魁了塵緣,歸為青梗峰下一塊頑石。兩人一個是閬苑仙葩,一個是美玉無瑕,到最后也只是一個枉自嗟呀,一個空勞牽掛。
黛玉以詩為魂,“留得殘荷聽雨聲”淡然塵世,“冷月葬花魂”清冷決絕,“孤標傲世偕誰隱”清高孤傲。如此一般女子,令人心折,無怪寶玉“空對著,山中高士晶瑩雪。終不忘,世外仙姝寂寞林。”然現(xiàn)世間多為釵、襲一流,少見黛玉一類,此亦一悲也。
黛玉是浸透著秋氣的清冷詩魂,她是在一種清冷的氣息中死去的,甚至將死作為一種歸宿,一句“質(zhì)本潔來還潔去”,便是她早已有所依恃和準備的印證。
《紅樓夢》有詩曰:“說到辛酸處,荒唐愈可悲。由來同一夢,休笑世人癡。”紅樓一戲落幕了,世間再無林黛玉。
最新中考資訊、中考政策、考前準備、中考預測、錄取分數(shù)線等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