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(wǎng)絡(luò)資源 2024-08-22 23:41:20
熱播劇《繁花》帶火了一個詞:不響。在金宇澄同名原著小說中,“不響”這個詞共出現(xiàn)了一千多次。滬語“不響”,意為“說話得低調(diào),不聲張。”劇中,阿寶說:“做生意先要學(xué)會兩個字‘不響’,不該講的,說不清楚的,沒想好,沒規(guī)劃的,為難自己,為難別人的都不響。”
在我看來,不響,是經(jīng)商之道,更是為人處世之道。
韜光養(yǎng)晦,是不響。南山有鳥,三年不鳴,一鳴驚人。不響是一種專注,一種自律,一種腳踏實地、孜孜以求的實踐姿態(tài)。自古成大器者,在“驚天下”之前,幾乎都經(jīng)歷過一番漫長的“不響”階段。即使身懷天縱之才的李太白,也熬過“鐵杵成針”的漫漫苦學(xué)之路;假使勾踐沒有二十年“臥薪嘗膽”的不響,又豈有日后“三千越甲可吞吳”一舉問鼎諸侯;諸葛孔明在遇見劉備之前,一直躬耕于南畝,以臥龍之姿蟄伏不響。雖則不響,天下大勢實早已了然于胸,只等劉皇叔問計隆中三分天下。不響,并不意味著自甘寂寞。靜水深流,暗波洶涌。不響,其實是在默默蓄力,暗自運功。古人行軍有“銜枚疾走”一說,不響潛行,只待出其不意攻其不備,給敵軍致命一擊。不響,必須沉得住氣。只有沉得住氣,才能聚全副精神做最后一搏。從戰(zhàn)略上講,不響,實在是一種高明的制勝策略。不響,是為了最后那驚天動地的一場“大響”。
但并不是所有的不響,都能一炮而響。壯志難酬者,比比皆是。然,天下有道則出,無道則隱。遺世獨立,閑云野鶴,同樣是另一種姿態(tài)的不響。久在樊籠里,復(fù)得返自然。世俗紛囂喧嚷,濁水橫流。品性高潔者不愿同流合污,只好抽身遠(yuǎn)離,不論是小隱隱于野,還是大隱隱于市,都是一場“不響”的修行。自古圣賢皆寂寞,何況我輩孤且直。不響,是一種精神潔癖。王摩詰靜坐輞川,聽泉石上,心定如磐,是不響;蘇東坡月夜泛舟赤壁,神游寰宇,思接千古,超然物外,是不響;林和靖孤山腳下梅妻鶴子,暗香浮動,疏影橫斜,是不響。不響,是“于無聲處聽驚雷,于無色處見繁華”的敏慧;不響,是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的灑脫;不響,是“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”的靈動。不響,是弘一法師彌留之際寫下的四字真諦:悲欣交集。不響,是參破人生玄機的大徹悟,大歡喜!
然而,在一個鼎沸喧囂的自媒體泛濫時代,想要堅守沉靜“不響”,實在太難。屏前幕后,眾聲喧雜,萬千口舌攪動,如天羅地網(wǎng),“響”徹四方。這種背景下,心浮氣躁者越來越多,急功近利者如過江之鯽。不該講的,講;說不清楚的,說;沒想好,沒規(guī)劃的,夸夸其談;為難自己,為難別人的,亦口無遮攔。在名韁利鎖中自甘為囚,搖唇鼓舌沽名釣譽者如蠅飛蚊舞。不響,反倒成了眾生嫌棄的原罪。
常言道:明霞可愛,瞬眼輒空;電光奪目,稍縱即逝。天地?zé)o言,大道不響。這世間,不論何等璀璨的繁華,終將寂然落幕。曲終人散后,不響,才是終極歸宿。
人生當(dāng)然需要各種“響亮”來證明自己沒有白白走這一遭。但在追求“響亮”的征途上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(yuǎn)。不響,才是最終抵達(dá)“響亮”的通關(guān)密碼。于功名如此。于操守亦如是。
總之,不響,可以是韜光養(yǎng)晦者的厚積薄發(fā),也可以是潔身自好者的隱于塵煙。不響,是一種大智慧。不響,即大響。
編輯推薦: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